再创新高,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实现百万安培亿度高约束模

首页标题    公司资讯    头条新闻    再创新高,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实现百万安培亿度高约束模

近日,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(简称“西物院”)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阳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再次创下我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——实现百万安培亿度高约束模(H模),即装置同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、离子温度1亿度、高约束模式运行,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再创新高,达到10的20次方量级。这是继今年3月实现离子温度、电子温度“双亿度”突破之后,中国聚变研究实现的又一重要里程碑。

 
 

 

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

 

新一代人造太阳“中国环流三号”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、参数最高的磁约束先进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,自2020年12月建成并实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以来,多次刷新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纪录,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成果。

111.png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此次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实现的核心成就,是在单次放电中同时达成了三个极其苛刻的条件:

百万安培电流: 等离子体电流稳定达到100万安培(1兆安),这是驱动聚变反应和维持等离子体稳定的关键能量。

亿度离子温度: 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温度高达1亿摄氏度,这是触发氘氚核聚变反应所需的核心高温环境。

高约束模式(H模): 在这种先进运行模式下,装置能够更有效地约束高温等离子体,显著提升能量约束时间,是未来聚变堆实现能量增益的必备条件。

这一突破建立在今年3月“中国环流三号”成功实现离子温度1.17亿度、电子温度1.6亿度“双亿度” 的重大成果基础之上,是中国聚变研究持续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。

森木磊石 PPEC inside 高压电源系统,基于 PPEC 电源控制芯片开发,采用 PSM+PWM 混合控制方式,支持 0~120kV 宽范围电压调节,最高可提供 120kV、6MW 稳定可靠的高压电能,助力我国核聚变技术发展。

113.png

“中国环流三号”不仅提升了我国聚变研究的整体水平,更对我国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计划以及未来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工程实验堆(CFETR)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支撑。

 

发展里程碑
2020年12月
 
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,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、建造、运行技术。
2022年10月
 
实现115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运行,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的新纪录。
2023年8月
 
首次在100万安培电流下实现高约束模式(H模)运行,是我国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。
2024年5月
 
等离子体电流再创新高,实现超过150万安培的偏滤器位形放电。
2024年6月
 
首次实现新型先进磁场结构,增强了装置控制能力,为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。
2024年12月
 
新建第二套中性束加热系统成功投入运行,在150万安培电流下实现了高约束模式运行。
2025年3月
 
国内首次实现离子温度1.17亿度,电子温度1.6亿度的“双亿度”重大突破,标志着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。
2025年5月
 
同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、离子温度1亿度、高约束模式运行,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达到10的20次方量级。

可控核聚变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。随着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,聚变能有望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主力能源。当前,全球已有40余家聚变能源公司加速布局,中国企业如星环聚能、新奥能源、能量奇点等也在积极探索商业化路径。

“中国环流三号” 实现百万安培亿度高约束模(H模),这不仅是我国核聚变研究领域的一座里程碑,更是人类向清洁能源梦想迈进的重要一步。它彰显了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担当精神,为全球能源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这一成果将激励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于核聚变研究,推动全球核聚变技术的发展,向着实现清洁、安全、高效能源的未来奋勇前行。

免责申请: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

 

 

 

2025年6月3日 13:42
浏览量:0
收藏